回顾,点击阅读: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经过四十分钟盘旋颠簸的山路,我们终于到达了杨大哥的村子——平石冲。此时杨大哥和搭顺风车的同伴早已在等候我们了。此时看看手机已是8点30分。
我们深夜的到访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全村的狗都似乎向我们呼喊“欢迎”,当然还有一些来看热闹的孩子。杨大哥的妻子李大姐看到我们到来十分热情,马上招呼我们进屋入坐。并且马上到厨房给我们做饭。老实说一开始我们已经作好风餐露宿的准备了。
李大姐的热情让我们挺不好意思的,毕竟我们才刚认识。但李大姐说:“我们住在大山,平时亲戚也不愿来,而这下来了那么客人我高兴啊,能为你们烧火煮饭是我的福份啊。”
平石冲可能是钦州离镇街最偏远的山村,李大姐这番质朴的话让我们十分感动,更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明白很多,似乎又还有很多不太理解。
李大姐很健谈,自我说是浦北都市网的时,她更主动向我们介绍关于村子和葵扇顶的信息了,但当我们都想用相机记录下她忙碌的身影时,李大姐却阻止了。李大姐说:“我有一些亲戚住在浦北县城,我怕他们看到我嫁到这样的山村受苦会伤心难过留泪。”而此时我们只好以这里山青水秀这样的苍白话语来安慰这位远道嫁来平石冲的李大姐。
随后李大姐开始诉说平石冲弯曲崎岖的山路了。经过四十分钟七公里的颠簸的确让我们领教过了,而长年累月面对这样的山路或又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李大姐说:“大人也就无所谓了,麻烦的就是孩子上学了。本来孩子应该到本村委的垌心小学就读的,但因为路程有上十公里,而且这样的山路,除非学校附近有亲戚,这样可以让孩子寄在那里,要不只能把孩子送到镇中心校了,在那里有专门寄宿,但是每月得交伙食和管理费。” 李大姐共有两个孩子,都是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每个月支出就得有额外的支出,这对一个山村家庭来说的确不容易。 但我们看到李大姐家的厨房和餐厅都是平房,虽不算豪华,但还是有模有样的。而李大姐说这是危房改造政府给他们做的。 据李大姐了解,平石冲人均水田很少,因山里鸟虫多,收成通常不好。虽然村外到处是山,但多数是属于国有林场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也仅是十多亩。而山地通常以种八角为主,但又因隔壁的玉林成均镇的“野牛”(放在山上自行生长的牛)糟蹋,收成也不好。于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帮林场打临时工了。
很快,一桌丰盛的晚餐终于摆在我们面前,大家也都快饿扁了。我们带来两瓶劲酒与杨大哥和李大姐一起分享。其实山里人也常喝酒,包括李大姐平时偶尔也会喝点,当品尝了我们的劲酒后连赞叹好喝。好喝就喝多点,难得李大姐这样高兴。
所有的露营设备我们都准备好了,但饭后杨大哥夫妇都叫我们到他家的房子里住,其实我们已经打扰了这家好心人家了,不想再麻烦了。于是我们征求杨大哥利用他厨房平房的楼顶和屋檐搭帐篷。 有房间不住却住楼顶和屋檐,这对他们来说的确不可思议,但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已是习以为常了。 话不必多说,我们得抓紧把帐篷搭好,赶着早点休息,凌晨四点得开始登山了。
此时风特别大,加上又是在楼顶搭帐篷,一不小心就会吹翻,我们只好搬来砖头稳住帐篷。
我们七人都是第一次登葵扇顶,都没有经验,对葵扇顶的所有的了解都是从杨大哥和李大姐口中描述得知。于是帐篷搭好后,我们得商量第二天凌晨出发的准备了。
经过讨论,决定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出发。因为波波睡睡厨房的木板,不用收帐篷,所以早餐煮面由波波负责,其他收拾自己的帐篷。(下图为根据李大姐描述而画的登山地图)
商量好后我们马上回到帐篷里休息,准备养足精神,三点半起床。然后或许是因为海拔太高,这里的风特别的大,吹得帐篷哗啦响,加上屋外的水声以及不知名的声音扰个不停,于是一个晚上(确切地说不到半个晚上)大家都似醒似睡一样。
可能因为实在睡不着,还没等三点半,大家就陆陆续续开始起床收帐篷了。
三点半起床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们的同伴大维就起不来了,最终他作出了一个让我们震惊的决定——决定继续睡。
而波波这一边也开始下面了,待大家洗脸后就可以吃早餐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很快已经超过了四点,但我们还在整装之中。
上山的装备相对少了许多,主要就是相机、水和登山工具了。看,这绳索就由堕落负责了,谁叫他有800不带,偏带小米来。
出发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THE END
第二集完,明天发布第三集,记得关注下方二维码继续哦!
|